150972_188284854651582_1959832100_n  

得憂鬱症的年輕人和兒童越來越多

 

[澄心診所]

憂鬱症患者分布的年齡層很廣。

不過,一如青年層和中高年層所處的環境不同,

症狀的表現方式和過程也多少不一樣。

 

年輕世代少有典型憂鬱症的症狀

二十至三十九歲這個年齡層的年輕族群,

通常是因為煩惱將來的前途和生活,

或與他人做比較而感到焦慮,

因此而得憂鬱症的人很多。

 

青年層憂鬱症患者的增加並非最近才有的事,

症狀的表現方式,則被認為和以前稍有不同。

例如,想去上班卻起不了床,

感覺噁心、頭暈、暈眩,出現抗拒上班的狀態。

但是,除此之外的時間並沒有明顯的症狀,傍晚和假日都能照常活動。

 

此外,一般的憂鬱症患者通常都懷有強烈的罪惡感和信心喪失感,

總覺得都是「自己不對」,

但是青年層則對他人抱持不滿,

凡事都是「別人不對、社會不對」,有「自己最大」的自負傾向。

 

這種類型的患者往往有很強的自戀心態,

雖然看似只是「任性」,但仍可合乎憂鬱症的診斷基準,

必須盡早接受專科醫師診治才行。

年輕世代的憂鬱症被認為是由於個性 ( 性格、思考方式、價值觀等 )

與家庭或職場的問題等,複雜地纏繞在一起而引發的。

 

青春期、學齡期容易出現問題行為

青春期正值善感且心神不穩定的年紀,也是容易陷入憂鬱狀態的時期。

最近發現,憂鬱症還進一步低齡化,連十歲以下的孩子也會得病。

除了頭痛、腹痛、噁心、食慾不振、睡眠障礙等生理症狀之外,

還會變得焦躁、易怒,甚至出現明顯的攻擊性行為。

不過情況因人而異,也有人出現拒絕上學、

閉戶獨居不出門、自殘、過度飲食或厭食症之類的問題行為。

如果孩子說:「常常睡不著」、「不想吃東西」、

「容易疲倦」、「變得沒自信」等等,就要懷疑是否有憂鬱症。

 

學齡期到青年其主要的壓力源

學齡期 ( 6-14歲 ) 與父母的關係 ( 如關心不夠、單親等 ) 、

家庭問題 ( 父母或家人分居、離婚、不合、生病、死亡等 ) 、

父母的教育態度及考試、同儕關係、師生關係、

成績不好、入學或轉學伴隨的不安、沉迷電玩。

 

青春期 ( 15-18歲 ) 親子關係 ( 如獨立與依附的糾葛等 ) 、

同儕關係、師生關係、考試、成績不好、升學伴隨的不安、

失敗等、課外活動、異性關係、性方面的身心變化。

 

青年期 ( 19-25歲 ) 自我確立的糾葛、升學或就業伴隨的不安、

失敗等、離開父母獨立、同儕關係、異性關係、對人生的糾葛。

成人期 ( 26-39 ) 自我確立的糾葛、結婚、獨立、懷孕、

生產、育兒、和配偶的關係、工作上的問題 ( 如工作內容與適性、

職場的人際關係、因調換工作崗位或轉職等的職場環境變化、

通勤時間和上班時間、失業等 )。

 

容易治癒,但也容易復發

兒童憂鬱症對治療的反應不錯,較早期的症狀可獲得改善,

和成人憂鬱症比較起來,算是「容易治療」的。

但是,兒童憂鬱症的復發率也高。

一度治癒的症狀,不到一年又復發的案例不少。

在反覆的好轉與復發中,會轉變成慢性的輕度憂鬱症。

正因如此,有些兒童即使到了成人,也還是受到長年的抑鬱情緒折磨。

因此,就算症狀有所改善,

周遭的大人也要時時注意孩子的身心變化,以免疏忽復發的徵兆。

摘自原水文化 平安良雄 著

澄 心 診 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learmind6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