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2eXJhD3ynabOchlO1FuRg  

不宜過度照顧患者


[澄心診所]

 

關心患者固然重要,但也要考慮到是否過度照顧。
過度照顧會延緩疾病復原。

不要過度擔心,一如平常的言行就可以

在憂鬱症患者面前,言行舉止非得小心不可。

但是,如果太過神經質的話,就不能一如平常般地對待患者。

「如果這樣做會傷害到他嗎?」

如此預先揣測對方的心理,言行就會不自然,雙方之間容易產生鴻溝。

重要的是,要避免猶如碰觸疙瘩般的態度,言行盡可能像平常一樣。

另外,如果身邊的人過度費心,患者很可能會覺得「我的病真的那麼嚴重嗎?」而焦慮不安。

當患者痛苦時,家人應該是能和他輕鬆商量的對象。請不要用特別的方式對待患者,態度自然就行了。

過度保護會延遲復原的進度

症狀嚴重時,家人當然要照顧患者,但這只是在那個時期。

之後,只要症狀穩定到某個程度,一旦患者能夠處理身邊的事時,就要讓患者自己去做。

有些患者如果習慣了家人的照顧,覺得這樣比較輕鬆,可能會不再想動手做事。

一旦像這樣過度依賴家人,反而會延緩憂鬱症的復原速度。

如果是高齡者,有時反而會因此而臥病不起。

過去由家人幫忙做的事,一旦患者想自己做,就是憂鬱症轉好的跡象。如果家人過度照顧,做事意願湧現不出來,就會延緩復原的腳步。

家人只要協助患者不能做的部分就可以。

症狀一旦減輕,就逐漸增加活動量

症狀一旦減輕,就逐漸增加活動範圍,像是到外面散步、到附近買東西等,這樣可加快復原的速度。

這樣做也具有復健的意義。

在休養期間,由於運動不足,體力相當虛弱,且接觸外面空氣的機會也少,因此為了返回原來的生活,復健是不可或缺的。

尤其即將回到工作崗位時,為了使身心習慣,復健更是重要。

不過,在憂鬱症的復原期,以為症狀已穩定卻突然惡化的情況也有。

因此,把運動和外出做為每天的例行公事並不是件好事。重要的是,讓患者配合當天的狀況,進行適當的活動。

另外,逐漸增加活動時,原則上必須得到主治醫師的同意。

散步或外出必須出於患者本人的意願

有時患者的家人會問患者:「身體大致上已經好多了,去運動一下如何?」

但是如果過早開始運動的話,反而會造成患者的負擔,妨礙復原,因此不要隨便提出建議。

患者本身覺得「大概可以開始做些運動」時,請與主治醫師商量,再從不至於造成負擔的散步程度的運動開始。

摘自 原水文化 平安良雄 著

 

澄 心 診 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learmind6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