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v.qzaOagyXbBTLN2bBN2g  

當 所 愛 的 人 有 憂 鬱 症 第 一 章

(八)


憂 鬱 症 的 影 響 力


「澄 心 診 所」


傾聽自己的情緒
當某人得了憂鬱症,常會觸發我們很極端的情緒反應。

當對方剛開始陷入憂鬱的情緒時,你通常會對他的轉變感到困惑,隨著症狀持續,你可能會因為對方失去原有的熱忱和樂趣而難過、寂寞或跟他益形疏遠,也會因為無法讓他覺得好過一點而感到無助。

伴隨著無助感而來的,是對於對方為什麼不能擺脫負面情緒而覺得挫折、氣憤,卻又為自己有這種想法而感到罪惡。


很多憂鬱症病患的家屬告訴我們,他們有各種不同的情緒,而且轉變得極快。


在案例中,珍覺得生氣,彼得感到難過,葛兒擔心且有罪惡感。

你可能會發現自己的情緒轉變很快,原本對病人低落的情緒感深感同情,卻因他不想參加一個你期待已久的聚餐而生氣。


上述各種情緒與行為反應都是重要的警訊,幫助我們從人際關係中發現憂鬱症。

舉例來說,葛兒擔心媽媽,所以每天下午開車前往探視,葛兒太快斷定媽媽只是寂寞而已,多陪陪她就是幫助她最好的方法。

彼得的挫折感和擔心使他逃避夫妻的關係,誤以為妻子需要一些時間獨處。


假使葛兒和彼得能早一點和媽媽或太太談談自己的感受,便會早一些展開建設性的對話,明白憂鬱症才是問題的根源。

他們及早得到所需的訊息,就可滿足彼此的需要。

正因沒有和對方交談就妄下結論,珍、彼得和葛兒無法及早發現憂鬱症,並進入解決問題的階段。


當葛兒以正面的態度向母親表達自己的生氣與擔心,媽媽回答她完全瞭解葛兒負擔過重,並且要女兒不必來看她。

葛兒開始意識到這件事極不尋常 - 媽媽從來沒有要葛兒不來看她 – 於是再次詢問媽媽。

事實上,這完全不像媽媽的作風,她們討論時還一起笑了出來。

經過這次談話,葛兒開始試著說服媽媽和心理專業人員談談。


換句話說,她認清了媽媽不可能因為多看她幾次就好起來。

葛兒承認自己的生氣與擔心,告訴媽媽自己的感受,得以將事情導向正途。

葛兒知道自己能有限,最後終於說服媽媽去看精神科醫生,她如釋重負地說,經過三星期的抗抑鬱藥物治療後,媽媽漸漸拾回原來的自己。


當你懷疑自己關心的人是否得了憂鬱症,盡力瞭解所有事情可以幫助你快點下判斷。

你應該傾聽自己的心聲,對兩人之間的關係改變有所警覺,並且願意以正面的態度討論自己的感受。

建設性的溝通是成功度過適應憂鬱症階段的重要關鍵,我們在第七章會詳細討論。

當然,並不是所有人際關係中發生的問題或改變都是憂鬱症造成的。我們將在下一章說明如何判斷憂鬱症是否為問題的罪魁禍首。


待 續...


摘 自 張 老 師 文 化
蘿拉艾普斯坦 羅森
Laura Epstein Rosen
哈維亞法蘭西斯可 阿瑪多
Xavier Francisco Amador 合著
魏 嘉 瑩 譯
澄 心 診 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learmind6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