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GnnUgNMpeNUmpvDq_H3_g  

反污名化


(一)


「澄心診所」



要談反污名化,首先,不能一廂情願,以自認為是專家的態度,要來教育社會大眾。單方面的要求別人應該要有我們所認為的正確觀念,去接受病人。

我們也應該要聽聽民眾對病人的想法,感受和經驗,以及他們對整體精神醫療的期待和批評。

例如,潑糞阿婆的鄰居的心聲,就值得我們去empathy,及省和檢討。

在反污名化的議題上,病人、社會大眾和精神醫界的三角關係中,我們理所當然的掌握了rescuer的角色。

但是,rescuer、persecutor,victim的三角關係裏,rescuer有時在不知不覺中,也會變成persecutor。

原因可能是無知、傲慢或自我合理化而不自知。自認道德高尚的rescuer,理直氣壯的去幫victim時,卻往往讓victim受傷害。就好像一開始就存心幫阿斗,後來發現阿斗果然是扶不起的,就氣到乾脆把阿斗殺了。

或是rescuer為了幫victim和persecutor尖銳對立,使victim受到更大的傷害。電影”教會”中的傳教士就是幫著南美洲的原住民對抗西班牙軍隊,導致了幾乎滅族的命運。

如果從演化的觀點來看stigmatization,精神醫學常談的biopsychoscial,可能都有其演他的基礎 :有生物基因,也有文化基因。

基因的傳遞和演化是以種族為單位,自私的基因形成種族主義的基礎。

一方面是根據可以分辦的如膚色、語言,或其他特徵,來排斥不同的種族,或是辦識危險的訊號,來護自身的安全。

一方面是競爭、淘汰掉一些老弱殘疾,或被認定基因特徵不好的個體,以維護族群的生存和最大利益。

還好人類是高級的生物,我們的所做所為,可以經由我們的自由意志,掙脫生物基因和本能的限制,不必和動物們一般見識。

精神病患和其他障別很大的不同是,社會大眾即便是面對面接觸到他們時,不一定清楚他們是精神病人,更不用談去瞭解各式各樣的病名,新聞媒體也常誤用精神官能症來涵蓋psychosis和neurosis。

精神病人狀況很好時,經常是隱形的,一般人很難以察覺,可能不一定會被labeling。

反而是狀況愈不好時,愈容易被指認出來。尤其在發生重大事件時,新聞媒體一再的報導,讓精神病人的可怕形象深值人心。這種害怕的情緒,知覺和認知,也使得病人的形象隱隱約約和巫婆、狼人、變態殺人狂、怪胎、邪靈附身等等,一般人腦海中的恐佈意象混雜在一起。

面對社會大眾的恐懼和排斥, 如何去污名化?

首先,精神醫學界要把病人醫好一點,改善病人的病情,行為和功能,讓更多的病人in remission,他們就不會被identified是病人,也就不會被labeled。

其次,精神醫學界的民間團體,要擔任善意而耐心的推銷員,而不是義憤填膺的倡導者。

讓社會大眾真正有機會去實際接觸和認識病人好的一面,而不只是知道那一張不好的標籤而已。

只要有充分的瞭解和多一點善意,就會讓民眾更現實地對病人有更高的tolerance。

例如,和宏濟醫院有長期合作經驗的加油站站長,對病人的優缺點和問題就很瞭解。

因此,能重用病人擔任高階職務,也能容忍病人情緒不穩和種種問題,在這裏,病人反而是得到更多的包容和保障。

待續…

澄心診所


摘選自精神醫療文章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learmind6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