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QwX5wltl49gNLeHKI7_SQ  

什 麼 人 最 寂 寞


[澄心診所]


轉載 J.Ellsworth Kalas 著 喜樂園丁 譯

 

有一位英國學者,曾經做過研究,統計出三十至五十歲的人最寂寞。這份統計結果,或許反映出中年過渡時期的痛。

人到中年,開始會感到有些夢想永遠不可能實現,再加上不容易找到願意傾聽自己夢想的對象,因此常常會感到一種獨特的孤寂感。

老年人呢?大部分的老年人覺得老來更加寂寞,因為喪偶使得他們在生理和人際上備感孤單。

中年人和老年人都被寂寞所苦,那麼兒童又如何呢?有什麼比被玩伴摒除在外、徘徊於遊樂場邊緣更痛苦的事?

誰又能想像受虐兒或棄兒的感受?

有些心理學家認為「孤寂感」是造成新生兒啼哭的主要原因之一,從他們只要一被抱起就停止哭鬧的情況來看,他們並不是哪裡不舒服,只是寂寞,想要被擁抱。

如果真是如此,當一個小小的孩子因為寂寞而哭的時候,卻被忽略甚至被處罰,他心裡會有什麼感受?

科技發達,寂寞加深
現代化的生活讓我們享受到許多的便利,但同時也增加了我們的寂寞。

見過世上最貧窮景況的德蕾莎修女曾說,孤寂是美國最大的貧窮。

旅行佈道家凡斯‧海夫納(Vance Havner)曾指出,從來沒有一個時代像美國擁有這麼多的娛樂,卻有這麼多寂寞的人。

或許科技正是我們的敵人:電視給了我們一切,卻讓我們忽略了家庭中的溝通(除了那一句「別轉台!」);過去我們會和銀行行員哈拉幾句,但是現在我們只對著機器使用塑膠貨幣,越來越多的服務業聘用兼差員工,以至於我們很難在同一家店看到相同面孔的服務生。

我們發現少了這些人與人的接觸,孤寂在無形中就成為很大的威脅,難怪有些老人對連續劇中虛構的主角信以為真,因為這些虛構人物是他們最好的朋友呀!

寂寞的收穫
有些人因為一生大部分時間處於孤寂之中,而承受極大的痛苦。

如果在我們有生之年,不可避免的要和「孤寂」打交道,那麼,它稱得上是我們人生中不可或缺的老師。

但是它到底教了我們什麼呢?

有兩項特別值得提出的。

首先,孤寂可以讓我們更富有創造力。例如小說家湯瑪士‧沃夫(Thomas Wolfe),他的作品之所以有洞察力,部分源自於孤寂。

他在孤寂中,敏銳的反映出人生,若不是因為他的孤寂感,或許就沒有如此成功的作品。

此外,孤寂也使我們對別人的感覺更加敏銳。

如果你經歷過喪親之痛,就更能體會那些剛失去親友者的心情;如果你記得剛和初戀的男女朋友分手的感受,就不會對著那些正在為自己的失意而恍恍惚惚,終日無所事事的十來歲的孩子,不以為然的說這只是「青澀的少年之戀」。

我所知道的一些最好和最仁慈的傾聽者,都經歷過刻骨銘心的孤寂感,因此更能體會別人的心情。

另一方面,孤寂也教導我們,不可以把自己的快樂,過分的倚賴在別人身上,因為這對那人並不公平,也很可能帶來傷害。

有時候,我們會想要把自己的幸福,建築在別人無止盡的付出上,但沒有人能承擔這不可能的任務。

孤寂教導我們,為了別人和自己情緒的出路,應該有更寬廣的視野和胸襟。


澄 心 診 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learmind6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