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0hGCMhbYvswVVB7ZoTbSag  

當 所 愛 的 人 有 憂 鬱 症 第 八 章

( 四 )

愛 他,也 要 愛 自 己

「澄 心 診 所」



關 係 心 理 學 和 自 我
許多不同的取向與方法可以詮釋人格功能,關係心理學是把焦點放在個人的健全發展以及與他人之間的關係。
史蒂芬米歇爾 (Stephen Mitchell) 撰寫的《精神分析中的關係概念》( Relational Concepts in Psychoanalysis ) 一書是詮釋這個學派中心思想最優秀的著作。

書中提到 :「人並不是先發展,然後再進入社會和文化的互動。從最原始的起源與本質來說,人類的心靈是社會化的產物。」

我們一出生就面對人際關係,花一輩子時間在其中成長、生活。

人際關係是我體驗自己如何生而為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帶給我們價值,讓我們覺得自己有用、有認同感以及與他人的親密感,這些感受是維持健康的自我所必須。

人們如何發展出凝聚力、穩定而健康的自我,一直是許多學者研究的主題,雖然見解不盡相同,但學者都同意健康的自我一個人出生就開始,持續一生。

三 種 重 要 需 求

對發展及維持健康的自我意識來說,滿足鏡射、理想化和雙生的需求特別重要,它們最初來自父母或其他照顧者,之後漸漸來自家庭成員之外的其他人,最後來自個人本身。

在生命中不同的時期,跟他人相處的經驗以及讓我們滿足這些需求的活動,會以不同的程度支持我們的自我意識。



鏡 射 的 需 求
為了發展並維持健康的自我意識,我們需要覺得像被鏡子投射般獲得同理心的對待。

鏡射需求的強度會隨著不同的人、生命中不同階段而改變,為了達到預期效果,它必須符合年齡的需要。

例如,當一個十二歲孩子騎腳踏車時,你鼓掌讚美他可能得不到什麼正面的效果,甚至會有負面結果 ; 但對一個四歲孩子則不然。

想要表達同理心,你必須從一個人獨特的觀點去瞭解他的經驗,然後將這種瞭解傳達給他。

這與你處在他們的環境下,自己會有什麼感受並不同。

鏡射需求需要你和對方的感受很微妙地協調一致,並且能夠以一種對方能聽得懂的方式,告訴他你覺得感同身受。因此,同理心並不容易給予或得到。

媽媽對衝著她笑的嬰兒報以微笑 ; 告訴朋友某個深切的傷痛時,他眼中泛起淚光 ; 或是上司在職員克服一個過去無法突破的困難時,由衷地表達為他感到驕傲,這些都是鏡射的例子。

以前每當喬伊興奮地說著工作上完成一筆成功的交易時,海倫也會很開心。


理 想 化 的 需 求

每個人都有把握把別人理想化的經驗。

人生的早期階段,我們將父母理想化,稍後可能理想化我們的配偶、同事、朋友、某位政治家或名人。

就像某種程度來說,我們健康、穩固的想法和價值觀即根源於此。

在嬰兒和孩童時期,理想化可能和父母或兄姊有關,我們想像他們是完美的,希望和他們一樣,並且因為尊敬而採納他們的價值觀。

在成人時期發展自我價值時,這些需求會比較內化,但我們仍會將他人理想化。

戀愛大概是最鮮明的例子。

我們以「戀愛是盲目的」來形容戀人看待對方的方式。

當我們將他人理想化時,看不到污點或瑕疵。


雙 生 的 需 求

我們都需要感覺跟別人一樣,或覺得自己並非離群索居。

回想你的一生,應該可以想到曾經有人讓你感覺自己跟他很像。

這種關係讓我們有歸屬感,感覺自己是一群人中的一分子,幫助我們在人際關係中找到認同,避免疏離。

喬伊在很多地方一直覺得海倫跟自己很像,他們的相似讓他覺得自己在世界上不孤單。

待 續....


蘿拉艾普斯坦 羅森
Laura Epstein Rosen
哈維亞法蘭西斯可 阿瑪多
Xavier Francisco Amador 合著
魏 嘉 瑩 譯
澄 心 診 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learmind6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