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 福 的 才 能
愛 , 這 件 事
樂 觀 主 義
一 半 靠 努 力 , 一 半 靠 運 氣 。
〈十〉
[ 澄 心 診 所 ]
我年輕時,極討厭樂觀主義。
因為我成長在日本與美國戰爭最激烈之時,
體驗過生命中千鈞一髮的危險、餓肚子的痛苦,
與頭髮上的蝨子 不停的增加的髒亂生活。
換言之,我很清楚地知道什麼是貧困的生活。
因此,有備無患的想法深植我的腦海。
正如「螞蟻與蟋蟀」的寓言
〈譯注:勤勞的螞蟻有備無患:只知作樂的蟋蟀後來餓死了〉
所描述,
若夏天不儲存糧食,則冬天則會受飢餓之苦。
寓言的主旨在告知人類,生活是嚴峻的,
自己如不事先儲存食物,因此餓死也無可奈何。
人必須打從心底肯定自己,自助然後才有天助。
當然,也有人是因為身體衰弱或運氣不佳,
就算想勞動也無法勞動。
一言以蔽之,單純的樂觀主義者,結果總是不佳。
最近,很多日本人接受生活保護
〈譯注:日本於一九五零年制定的法律。
第一條及規定根據日本憲法第二十三條,
國家對生活貧困的國民須提供最低的生活保障,以助其自立〉。
但是也有不少人批評接受生活保護者,
認為他們的想法太天真,在能夠勞動時不認真儲蓄,
老後,才需要利用國民的稅金度日。
但是,我也不喜歡這種想法─堅信只要自己擬定計畫,
持續地努力自己必定會成功。
我認為,用通俗一點的說法,人生是有運氣這麼回事的。
人,其實一半靠努力,一半靠運氣。
我說的運氣,就是指神的旨意。
人生中很多時候,會因失敗而自嘆運氣不佳,
但事後卻了解自己遭遇失敗,也有深刻的含意與教訓。
我對樂觀主義的定義如下:
人生之運勢,一半得自充分發揮努力另一半則是靠人力無法做到的運氣。
人需要側耳傾聽神的旨意,對結果也不要過於在意。
將一半的責任推卸給神,
就是把失敗當作教訓,是件令人開心的事。
[待 續]
摘 自
天 下 雜 誌 出 版
曾 野 綾 子 著
澄 心 診 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