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 質,最 耐 看 的 名 牌
第 一 部 用 心 美 化 你 的 臉
( 十 六 )
「澄 心 診 所」
站在別人的立場設想
清朝康熙年間,有甲、乙兩位縣令為了爭奪兩縣交界處的一塊土地所有權而兩得不可開交,兩位縣令分別提出了有利於自己本縣的法律、文化,歷史等證明,希望能將該塊土地納入自己的縣裡。
後來,康熙皇帝南巡時知道了這件棘手的事,便擬了道聖旨,下令將爭得面紅耳赤的甲、乙兩位縣令職位給互調。
兩人互調職務後,立場、角度也跟著改變,從前義憤填膺的態度和言語皆不再出現了,沒幾個月,兩縣不但不再為那塊土地爭議,還成了往來頻繁、互動良好的鄰縣。
上面這則歷史軼事讓我又想到了一個寓言:
有一天,農場主人的生日要到了。
前一天晚上,母雞、小羊、小豬在一起討論該怎麼幫主人慶祝,於是母雞與小羊在打量了三隻動物的身體後,決定「善用」自己身上的資源,做一頓豐富的早餐給主人吃─一杯鮮奶,外加火腿蛋三明治。
但小豬生氣了!牠怎麼樣也不贊同這個意見。
母雞、小羊聽了很不高興,認為大家都願意犧牲奉獻了,為何獨獨小豬不願意配合 ?
牠們都覺得小豬太自私,不太合群,於是便你一言我一語地開始數落小豬。
小豬受不了,大吼著說:「你們有沒有想過,要鮮奶和煎蛋,你們只要付出身上的奶水跟下顆蛋就好了,但要做火腿,可得從我身上活生生地切下一塊肉啊!」
當我們在看一件事的時候,都會習慣性地以自己的立場、背景、利益,為出發點去看,相對地,也就容易造成盲點與芥蒂。
聖經上說:「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
可不是嗎?
夫妻之間如果能多站在對方的立場來設想,離婚率就不會年年飆高,政黨之間如果能多站在別人的立場來設想,就不會有太多不必要的惡鬥和抹黑了; 人際之間如果能多站在他人的立場來設想,就不會有那麼多的誤會和恨意了。
多站在別人的立場來設想,會讓我們所處的環境更溫馨、更和諧。
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
聖經腓立比書
待 續.....
摘 自
基 督 橄 欖 文 化 出 版
施 以 諾 著
澄 心 診 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