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 母 會 傷 人
(十)
誰 說 我 愛 喝 酒?
酗 酒 的 父 母
「澄 心 診 所」
「都 是 你 的 錯」
所有的父母多少會言行前後不一,但是酗酒的父母「此一時,彼一時」的狀況更為嚴重。
由於酗酒者情緒變化的跡象和規則極難逆料,以致其子女無所適從。
酗酒的父母常以批評控制子女,無論子女怎麼做,他們依舊能在雞蛋裡挑出骨頭。
子女變成他們發洩挫折感的出口,及所有問題的代罪羔羊。
酗酒的父母不知不覺中,用這種方法將自己的不當行徑合理化,釋出的訊息變成:「如果你沒有做錯事,我就不會酗酒。」
誠如嘉樂所述 :「我記得大約七歲時,有一天早上母親喝得爛醉如泥,所以我找一位朋友放學到家裡玩。我平常不會邀人到我家,因為不知道她什麼時候會喝酒,但這一次我確定她會從早餐之後一直睡到午後。
朋友和我在家裡玩家家酒,穿我母親的高跟鞋、擦她的口紅、戴她的飾品,突然房門大開,母親踉蹌地闖進來。
我講得幾乎尿褲子。
她的酒味簡直讓我們昏倒。
看到我們玩她的東西,她氣瘋了,開始尖叫 :『我知道你為什麼會帶朋友來,因為你想監視我,你一直在監視我。這便是我一直喝酒的原因。任何人有你這樣的孩子,都會被你逼得只好喝酒!』」
嘉樂的母親失去控制,除了羞辱嘉樂,還責怪嘉樂害她染上酒癮。
嘉樂那時年紀太小,察覺不出母親話中的漏洞,以為母親責怪的話是正確的。
嘉樂至今依舊相信,她該為母親酗酒的問題負責,難怪會花那麼長的時間贖罪。
她取消期待已久的墨西哥之旅,只為了贏得母親的認同,可惜毫無效果。
在酗酒家庭中長大的孩子,常被當成代罪羔羊。
有些人會藉自毀或過失將負面的自我形象表現出來;另一些人則不自覺中用各種情緖,甚至身體的症狀懲罰自己,嘉樂的頭痛就是一例。
待 續.....
摘 自
張 老 師 文 化
蘇 珊 佛 渥 德 博士
克 雷 格 巴 克 著
楊 淑 智 譯
澄 心 診 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