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 神 科 藥 物 簡 介
「澄 心 診 所」
在精神疾病的治療上,藥物治療的發展相當快速。
認識精神藥物的一般適應症,作用及副作用,也逐漸成為重要的衛教課題之一。藥物就像刀的兩面,善用它可獲益不淺,但誤用它、卻也遺禍不小、值得大眾注意。
一、抗精神藥物介紹
抗精神病藥物主要用於治療及消除精神病症狀。
不論由何種因素造成的精神病症狀,抗精神病藥物皆對這些症狀(及無上癮之虞)。
抗精神藥物在副作用上,可能會因藥物之不同種類而產生部份差異,但一般而言不同小異,較常見的副作用如下:
1. 錐體外徑路症候群
如頭、頸不自主傾斜、眼球上吊、四之僵硬、手顫抖、表情較呆滯、小碎步及靜坐不能等。
2. 自主神經系統副作用
姿勢性低血壓、頻脈或不整脈、口乾、便秘、視力模糊或排尿困難等。
3. 其他副作用
可能部份人有過敏、體重增加或月經延遲、月經停止的現象。
另外有少數人在長期使用後可能產生遲發性運動障礙或特異體質反應等。
一般來說,抗精神病藥物安全性極高,除了少數特異體質個案之外,大多不會有重大副作用產生。
上述所列舉之主要副作用,只要適當調整劑量或針對副作用給予適當藥物即可減少或消除。
二、躁鬱症的藥物治療
躁鬱症是一種情感性精神疾病,主要症狀是指一個人的情感方面發生了明顯變化,有時情緒高昂,有時情緒低落。
亦可能是高、低潮交替循環出現。
臨床上躁鬱症的藥物治療以鋰鹽為主,其他精神科藥物為輔,大致介紹如下:
1. 鋰 鹽
可改變體內細胞的新陳代謝,減低神經傳導功能,可安定情緒降低興奮度,改善誇大妄想和過份的欣快感及易怒,並可用於睡眠改善,是一種治療及預防躁鬱症的藥物。
服用前必須檢查腎臟、心臟及甲狀腺機能,以評估使用鋰鹽的安全性。
並且,為了預防中毒及確知劑量是否適當,通常治療的頭一個月要每週測定血清鋰鹽濃度,以後每隔1~3 個月測定一次,如果有嚴重噁心,嘔吐,四肢顫抖、嗜睡、步伐不穩、口齒不清、肌肉痙攣等現象,立即停藥,並和精神科醫護人員聯絡。
若在服用鋰鹽期間出現身體疾病或併用其他科藥物時,請和醫師聯繫服藥問題。
另外、儘量避免節食或禁食,以防體內鈉鹽不足而導致鋰鹽中毒。
在藥物副作用方面、鋰鹽再初期服用時有手微抖、口渴、噁心、尿量增多、稀便、疲倦等暫時性副作用,通常會逐漸消失;若長期嗽服用鋰鹽可能也有手微抖、口渴、頻尿、甲狀腺腫大、粉刺、體重增加等副作用。
假使因副作用影響日常生活,則必須和醫師討論治療事宜。
另外鋰鹽服用過量會有中毒反應:如嚴重手抖、嘔吐、腹瀉、動作遲緩、嗜睡、眩暈、口齒不清,此時必須聯絡醫護人員作處理。
2. 癲 通
可治療及預防躁鬱症,但必須定期抽血檢查,避免白血球降低的副作用。
3. 抗精神病藥物
可穩定情緒、減少胡思亂想,可使約75%的病人改善其攻擊性、過度活動、緊張、敵視他人、失眠、不合現實想法、幻聽等,以便能繼續適應家庭與社會生活。其副作用如前述。
三、抗焦慮藥物介紹
抗焦慮藥物,是由一九六零年代中期開始使用,目前以Benzodiazepine 類為主,主要被用來降低或消除焦慮,亦可用來作為催眠劑。
其使用相當普遍,且有逐漸增加之趨勢。
Benzodiazepine 類是一種相當安全的藥物,若能針對適應症給予適當的治療,對焦慮之消除,具有相當的幫助。
它的副作用,較常見的有思睡、步態不穩、頭暈、肌肉乏力等現象,因此服用此類藥物時,避免駕車或操作機械性工作以防危險發生。
但一般在劑量調整或使用數日後,上述現象及逐漸減輕。假若不當地大量及長期使用,則有可能發生藥物依賴(上癮)或戒斷之症狀,須特別注意。
雖所有抗焦慮藥物,在提高劑量後,皆具有催眠作用,但一般在臨床上,仍粗略依其性質,將他們區分成偏向抗焦慮( 鎮 定 劑 ) 或催眠 ( 安 眠 藥 ) 作用二大類。
四、抗憂鬱藥物介紹
抗憂鬱藥物,主要在於治療較嚴重的憂鬱情緒。
一般來講,它可以依性質區分二大類。
一類為單胺再吸收之抑制劑,另一類為單胺氧化抑制劑。前者之使用較為普遍,後者則因需禁食某些食物(以含 Tyramine 為主乳酪、豆腐),使用上限制較多,而較少被一般醫師使用。
目前台灣地區之抗憂鬱藥物,大多以前者為主。
抗憂鬱藥物,主要在減輕或消除憂鬱症狀。
通常,其症狀在依醫師處方足夠治療劑量後,服用二至三星期,才逐漸改善,因此避免過早停藥而前功盡棄。
抗憂鬱藥物的副作用較抗焦慮藥物為多,較常見的有口乾、便秘、排尿困難、視力模糊、心跳加快、思睡或姿勢性低血壓等,新一代的抗憂鬱劑 SSRI ( Serotonin 再吸收抑制劑 )或RIMA ( 可逆性單胺氧化抑制劑 )則較少副作用。
在使用時需依醫師處方,選擇適當種類,並注意其禁忌症。
精神科 廖以誠 醫師
澄 心 診 所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