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Lnhnq9lnafV8q9hiU_Wsng  

自 己 爽、 還 是 一 起 爽?

(一)

「澄 心 診 所」



精神科醫師過去在醫界被嘲笑為“什麼都不懂(說),而且什麼都沒做”。

(相對於外科醫師的什麼都不懂,但是甚麼都做)。

在治療的過程中,我們以為我們已經很努力的做了很多,但是對病人而言,可能我們什麼都沒有做。

(最極端的狀況是外科的“手術成功”,但是病人死了。)

問題出在哪裡?
一方面可能是精神科醫學博大精深,太難了;
一方面也可能是,我們常在問題上努力工作,而不是在解決方法上努力。

了解問題、分析問題、研究問題、訂定計畫,最後告訴(安慰)自己,該做的、能做的、都已經做了,問題出在病人的狀況太糟或病人太不合作等等,所以,無法治療。

我們經常體驗到的是,治療理論很好,技術次之,療效最差,也就是說理論講起來頭頭是道,技術看起來也算是有模有樣,但是病人的反應就是平平。

三者之間有落差,而且越往下落差越大,原因就在於所謂的理論和技術,都可以算是用來自己爽的部分,但是療效就非得和clients一起爽才能達到。

在心理治療和家庭治療的過程中,可能治療者內心是波濤洶湧,病人和家屬卻是風平浪靜,面對這種狀況,治療者要安心的自圓其說,其實也不難。

只是,這只能算是自己爽而沒有一起爽。在藥物治療方面,當我們發明了“treatment-resistant schizophrenia”這個名詞,對於這一群病人,我們可以放心的說,我們能做的都做了,是病人自己的病情太糟了。


我們也可以放心的說,慢性精神病院的病人,沒有什麼治療價值,不必用太貴的藥。


其實,病情不好的病人,更需要我們花心思去好好用藥。

當藥物治療的療效已經達到極限,但是病人仍不好時,也可以回過頭來想,我們和病人之間,除了專業的治療關係,還有最原始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待續....
摘自 精神醫療文章集 魏 福 全 編
  
                  澄 心 診 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learmind6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