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TapbZueO_X4qcO4Eyhzg  

父 母 會 傷 人

( 三 )

引 言

「澄 心 診 所」



什 麼 是「有 毒 的 父 母」

父母難免有不稱職的時候。

我也曾經犯下可怕的錯誤,造成子女(和我)相當大的痛苦。

沒有父母能永遠怡然自得,他們偶爾會對子女大吼大叫,那是很正常的事。

父母有時候會像暴君般控制一切; 大部分的父母即使鮮少動粗,也都打過子女,但這意味著他們是殘忍或不適任的父母嗎?

當然不是。

父母也是人,本身也有很多問題。

大部分的孩子只要有足夠的愛和體諒之心,就能承受父母偶發的暴怒。

但許多父母的負面行為模式一成不變,支配子女的一生,成了傷害子女的父母。

當我尋找適當的詞彙形容這類父母,腦海浮現的字眼就是「有毒的」(toxic)。

就像化學毒素一樣,這類父母對子女造成的心理傷害會如影隨行、禍延一生。

還有什麼字眼比「有毒的」更適合形容這樣的父母呢?

他們不斷傷害、虐待、玷污子女,即使在子女長大成人後依舊不改行徑。


(註:鑒於「有毒」一詞有太過強烈之嫌,本書將視前後文將若干「有毒的父母」修飾為「問題父母」。)

這個定義涉及「不斷」或「一再」,但若是性虐待或毒打,只要有過一次,就足以構成孩子一輩子難以抹滅的情緒傷害。

不幸的是,堪稱人類最重要技能之一的親職教育,依舊只是父母憑個人經驗、判斷和努力恣意而為,卻未尋求、參照任何學理的幫助。

大部分父母都從雙親身上學到管教子女的方式,但那可能不是好榜樣。

代代相傳的許多親職教育技巧都太過簡單,例如「不打不成器」之類的古訓,就是錯將不良忠告視為智慧之言。

也許你會問:「有毒的父母對孩子做了什麼?」

毒打年幼子女、將幼兒單獨留在家、性虐待、視子女如笨蛋、過度保護或讓子女充滿罪惡感,這些行徑共同的癥結就是:毀損孩子的自尊心、導致自毀行為。

被如此對待的孩子,幾乎都覺得自己沒有價值、不值得被愛,且無法適應社會生活。

這些情緒的根源大多出自受虐兒為父母的惡行責怪自己,這種自責的時候是有意識的,有時是不自覺的。

毫無防衛心理且依賴心較強的孩子,較容易認為是自己做錯事、引起父母發飆,並因此產生罪惡感,而較不接受是「保護他的人」犯錯。

當這些孩子長大後,會繼續承受罪惡感、不適應社會生活,且很難建立正面的自我形象。

缺乏自信和自我價值感的結果,會影響生活的每一個層面。

待 續.....

摘 自
張 老 師 文 化

蘇珊佛 渥德 博士
克雷格 巴克 著
楊 淑 智 譯
澄 心 診 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learmind6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