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 母 會 傷 人
(十 一)
誰 說 我 愛 喝 酒 ?
酗 酒 的 父 母
「澄 心 診 所」
金 童
固然有些酗酒者的子女會被迫當代罪羔羊,但有些酗酒的子女反而扮演家庭英雄,即所謂的「金童」(The golden child)。
由於孩子被迫扛下莫大的家庭責任,以致獲得父母和外界的讚許。
表面上,這比當代罪羔羊正面,但孩子所經歷的剝削和邪惡卻和代罪羔羊一樣。
這樣的金童不論是童年或成年時,都會全力為達成不可能的完美目標而努力。
幾年前,我曾在廣播節目中接到一位觀眾的叩應,史提是化學研究員,他告訴我 :「我才四十一歲,事業非常成功,但已沒有什麼生活的動力。
最近,我正在進行一生中最大的研究計畫,但我無法專心,做不了決定。
許多人都要靠我生活,我卻茫然若失。
我一直表現非常優秀,每一科都得A,身為美國大學高材生學會的成員,我向來自動自發,但現在卻覺得麻木。」
我問他,什麼事導致他產生這些變化。
他說,父親因嚴重肝病住院治療。
我追問他父親是不是酗酒?
他安靜一會兒才回答,他父母都酗酒。
史提成長過程中,埋首課業追求優異的成績,以逃避面對父母酗酒造成的騷亂。
「每個人都覺得我是超級小子.....祖父母、老師,甚至父母清醒時都這樣認為。
我從小就是模範生,長大後又是個優秀的科學家、丈夫和父親。
(說到這兒,他的聲音開始哽咽。)一直扮演完美角色令我非常厭倦!」
史提兒時就扛下超過能力負荷的重擔,且早熟地將每件事情處理得很好,因此獲得週遭的人讚許。
他不是透過眾人待他如「天生即是有價值的人」來建立自尊,而必須憑靠別人的讚賞、獎勵和優秀的成績,來證明自己的價值。
他的動機可能同時涉及補償心理。
史提不自覺地藉由超凡的表現,來彌補父母的行為不當。
我告訴史提,他因父親的病攪亂許多事情而痛苦,但這也是開始處理關鍵問題的絕佳機會。
我要求他看清一個事實,充當家庭英雄是他面對可怕童年的特殊方法。
這個角色帶給他某種安全感,且生活有條有理。
不幸的是,他從來沒有學會放鬆與自己好好相處 ; 多年後,凡事追求完美已令他疲憊不堪。
在我的敦促下,史提同意尋求心理諮商,以解決目前的困境,並處理他因童年被剝奪的經驗而衍生的問題。
待 續.....
摘 自
張 老 師 文 化
蘇 珊 佛 渥 德 博士
克 雷 格 巴 克 著
楊 淑 智 譯
澄 心 診 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