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 母 會 傷 人
身 體 傷 痕 受 之 父 母
體 罰 的 父 母
( 十 三 )
「澄 心 診 所」
情緒的十字路口
受略而內心都有一大鍋的怒氣在沸騰,遭受毆打、羞辱、驚嚇、中傷,且有人將這些痛苦全怪在他頭上,難免令他憤怨填贗。
受虐兒沒有管道可抒發怒氣,長大成人之後,這怒氣必須找到一個出口。
四十一歲的荷麗是一個矮小結實、有白髮、面容嚴肅的家庭主婦,學校輔導老師向社會局報案說她虐待十歲的兒子,於是轉介她到我這裡來。
她兒子暫時與祖父母同住。
雖然接受心理治療是法庭的要求,但她本人尋求治療的動機很強。
「我對自己感到羞恥。
我從經打過兒子,但這次我真的瘋了。
這個孩子讓我氣急敗壞。
我一直向自己承諾,如果有孩子,我絕不會打他們。
老天!我知道挨打是什麼滋味,那真是恐怖!
但我甚至在毫不知情的狀況下,變成一個瘋狂的母親。
我的意思是說,父母經常打我,母親由其打的嚴重。
我記得有一次她還拿菜刀在廚房追殺我!」
荷麗虐待子女其來有自,她一直將強烈的情緒轉成攻擊行為。
青春期時,她經常惹麻煩,且幾次遭學校退學。
長大後,她描述自己是行屍走肉:
「有時我必須離開家,因為我害怕對孩子做出不利的事情。
我覺得無法控制自己。」
荷麗的怒氣向么兒發作。
另一些極端的例子,則是她壓亦可能導致暴力犯罪的怒氣,若不壓抑,她很可能揍人、破壞或殺人。
美國監獄裡多的是同年遭受身體暴力的人,他們從來沒有學習如何適當地表達怒氣。
另一方面,葛妲將怒氣轉入內心,然後在身體上找發洩的出口:
「無論任何人對我說什麼或做什麼,我都不會為自己辯護。
我不是刻意這麼做。
我常頭痛,大半時候覺得自己很惹人厭。
每個人都欺負我,我不知道如何阻止他們。
去年,我確實罹患胃潰瘍,不時胃痛。」
葛妲年幼時曾是受虐兒,且不停被虐待。
她不知道如何保護自己不受別人利用或傷害,只好不斷經利同年遭受的痛苦。
毫不易外地,她累積的暴怒必須找到出口,但由於害怕直接表達怒氣,身體和情緒自然藉由頭痛和憂鬱等方是替她表達。
待 續.....
摘 自
張 老 師 文 化
蘇 珊 佛 渥 德 博士
克 雷 格 巴 克 著
楊 淑 智 譯
澄 心 診 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