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Vrc33MiUmp0viHP51J0g  

遲 發 性 不 自 主 運 動

[ 澄 心 診 所]



( Tardive Dyskinesia : TD)
*前言
TD是抗精神病藥物所引起追體外徑(EPS)副作用中最棘手的一種,她是因長期服用抗精神病藥物所引起長期或永久性異常的不自主運動

*臨床症狀及危險因子
TD在臨床上的表現為舌頭、臉和頸部肌肉、上肢和下肢軀體肌肉的不自主運動,最容易發生的部位是與咀嚼有關的肌肉及舌頭。

常見的症狀,是會出現不能自主的伸縮或捲舌頭或口做咀嚼吞嚥狀,以及噘嘴、裝鬼臉狀或不斷眨眼,軀體及四肢也可能出現不自主運動如舞蹈症、重覆聳肩,身體做搖滾狀或扭動臀部。症狀通常發生在服用抗機神並藥物後的3~6個月及治療的2~6年之間。

TD的盛行率從0.5﹪~40﹪皆有報告,林信男等(1980)在台北地區慢性病房所做調查獲得知盛行率為4.5﹪。美國的研究顯示服用抗精神病藥超過一年者,約10﹪~20﹪會出現此副作用。


*定義及發生原因

TD通常在病人服藥期間,而抗精神病藥可能會掩蓋住TD的症狀,而異常的不自主運動只有在停藥或降低劑量時會出現。

但若在停藥或降低劑量後發生類似TD動作,會在幾天或幾週內消失,則應定義為戒斷性或急性運動不能,如果持續期間相當長,則定義為TD至於為甚麼會發生TD,目前常被提到的學說認為抗精神病藥誤會阻斷中樞神經內的多巴胺與其接受器發生作用,長期服用抗精神病藥物的病人,由於其多巴胺接受器長期缺少多巴胺,所以對多巴胺產生高度敏感,時間一長,為代償此阻斷現象,則多巴胺受體數目會增加,一但抗精神病藥物之阻斷力量無法擋住其體內多巴胺與其接受結合時 ( 例如減抗精神病藥物劑量 ) ,就發生中樞神經內之多巴胺系統的反應過度而出現臨床上所看到的不能自主性的過度運動。

*預 防
目前醫學上對TD並無有效療法,而比較明智的方法則是盡量少使用抗精神病藥物加以預防。

另外在治療智能不足、器質性腦症候群或老年人也盡量不使用抗精神病藥物,因這些病人較可能罹患TD。


臨床上在給抗精神病藥物之前,應做好每個病人的神經學檢查至少每六個月要做一次。


*治 療
目前雖有許多藥物,包括diazpam、lecithin and physostigmine被試用來治療TD,但效果並不令人滿意。
所以最好的辦法是當發現病人有TD的徵兆時應儘早減少或停止抗精神病藥的使用。

雖然增加抗精神病藥的劑量可以暫時地使症狀緩和,但卻會造成長久的惡化,最近對clozaril、risperidone等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的研究,顯示其較部會惡化TD,有時尚能改善此症狀。


TD目前並沒有特異的療法,但低劑量 benzodiazepines 可以緩和病人因TD所造成的焦慮。


澄 心 診 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learmind6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