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 母 會 傷 人
II
走 出 創 傷 歲 月
( 8 )
「澄 心 診 所」
「你在做什麼?」
信念衍生規矩,情緒則使你遵守這些規矩,
以致產生行為,就必須透過一視同仁的方式改變信念和情緒,
以便改變規矩。
當你確認行為是信念和情緒的結果時,有些行為就會更有意義。
以下行為很可能從本書已列舉的信念和情緒衍生而來。
這些行為大致可分為兩大類:順從和攻擊。
請查核哪些哪些描述符合你的情況。
再次提醒你,如果有任何具殺傷力的行為不在其中,
請將它們填在問卷之後。
在我與父母的關係中,我的行為是:
順從的:
□1.無論我的感覺如何,常屈服於父母的意見。
□2.我鮮少告訴他們自己真正的感受。
□3.我經常表現得我們之間相安無事,即使事實並非如此。
□4.與父母在一起時,我經常虛偽、做表面文章。
□5.我常因罪惡感或恐懼,才做與父母有關的事,而不是出自於自由選擇。
□6.我想辦法要改變父母。
□7.我很努力讓他們看見,並瞭解我的看法。
□8.與父母有衝突時,我輕常傾向息事寧人。
□9.為了取悅父母,我常犧牲自己的生活。
□10.我一直是保守家庭秘密的人。
攻擊型的:
□1.我不斷與父母爭執,讓他們知道我才是對的。
□2.我不斷做出能凸顯我是獨立個體的行為,這是父母不樂意看見的。
□3.我經常向父母咆嘯、吼叫或咒罵,好讓他們知道無法控制我。
□4.我經常必須克制自己,避免毆打父母。
□5.我已經和父母切斷關係,不再來往。
如果上述行為有兩項符合你的情況,
表示太黏著父母依舊是你人生最大的問題。
很難看出順從的行為如何妨礙你獨立,
但攻擊的行為更難看出這端倪。
這些行為會使你與父母親的關係疏離,
它們形成一種錯覺,讓你以為自己在反擊,而不是停止抵抗。
事實上,攻擊行為依舊意味著你陷入與父母的關係中,
因為你在這個關係中的情緒非常強烈;
你的反應一再重複且可預料;
你的行為不是出自於自由選擇,
而是為了證明你是獨立個體而有的防備。
待 續.....
摘 自
張 老 師 文 化
蘇 珊 佛 渥 德 博士
克 雷 格 巴 克 著
楊 淑 智 譯
澄 心 診 所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