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每一滴水
[ 澄 心 診 所 ]
轉載自 文 / 白培英
近來媒體連天報導可能缺水的消息。
五月五日媒體刊載經濟部水利署吳副署長說,今年春天缺水是七年來最嚴重的一次。
將對桃、竹、苗,中及北彰化發佈第二階段限水,對高雄市發佈第一階段限水。
所謂第一階段限水,主要是夜間減壓供水,可減少漏水量,對一般民生用水沒有影響。
而第二階段限水則對用水大戶,包括游泳池、噴水池、洗車場、沖洗街道,沖洗大樓外牆及工業用水減少5%至20%的供水。
五月八日報載:建庫四十六年的台南白河水庫,首度因淤積逾六成停供用水,灌溉區內數千農民被迫休耕。
根據水利署資料,全台卅三座重要水庫,有十六座淤積超過三成,因地質原因愈往南淤積愈嚴重,像鹿寮溪水庫淤積超過七成,尖山埤水庫逾八成。水庫淺碟化成為全台缺水的另一警訊。
五月十號報載:十八日起桃、竹,二十三日起苗、中、北彰化、南市及高市,均提前第二階段限水;彰、雲,及新北市板新地區第一階段限水。所幸五月中旬連續幾天的甘霖及時而來,原定的第二階段限水到五月底止都不必實施。
巴望旱象完全解除,再無缺水之虞。
看到媒體的這些報導,不禁想到新約聖經路加福音十六章耶穌講的一則故事。
有一個財主生前天天奢華宴樂。又有一個討飯的名叫拉撒路在財主門前,要得財主桌上掉下來的零碎充飢。後來那討飯的死了,被天使帶去放在亞伯拉罕的懷裡。
財主也死了在陰間受痛苦,看見拉撒路在亞伯拉罕懷裡,就喊著說我祖亞伯拉罕哪,可憐我罷,打發拉撒路來,用指頭尖蘸點水涼涼我的舌頭,因為我在這火焰裡極其痛苦。
-由於形格勢禁,財主並未得到那點水。
這個故事原意自然不是談水的問題,但看到財主生前即便是一池水對他也不算甚麼,現在求一滴水而不可得,這樣鮮明的對比,在這個擔心缺水之時實在令人心生警惕。
在雨量充沛、水庫飽滿的時節,水的供應無缺。
於是噴水池的水流個不停,洗車的水流個不停,洗大樓外牆的水流個不停,洗公共空間的水流個不停,家裡水龍頭的水也流個不停。
好像「黃河之水天上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至於如果風不調、雨不順怎麼辦?水庫淤泥愈來愈多怎麼辦?
政府和個人都不大操心;那不是眼前的事,「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
不是都說「活在當下」嗎?水費又不貴,何必斤斤計較用了多少水!我們就好好享受當下清清涼涼嘩啦嘩啦的流水吧!
我們把大自然提供的水源視為理所當然,如同視太陽、空氣一樣。
其實造物主對雨水的產生也要花一番工夫。簡單地說,要讓海洋、河川、湖泊等地面上的水分蒸發到空氣中,在高空遇見冷空氣凝結成小水滴,浮懸於空中成為雲,當雲量多起來水滴變大時即成為雨而降落在地面。
在這個過程中,地面的溫度、濕度及空中氣流的狀況都得配合才能成功,怪不得人造雨有時會失敗。
古人說:「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一滴水得來又何嘗容易。想念至此,對於水之浪費不免有暴殄天物之感。
應付缺水,政府有政府的責任,例如限水,例如防範及疏濬水庫淤積。
個人也有個人可做的事,便是節約用水。節約用水之途有三:少用(reduce)、重用(reuse)、回收(recycle)。
有人精心設計,在家中裝了一套回收系統,每一滴水都竭盡其用,真是佩服了他。
我們常人或許做不到,但只要心存節水的意念,能夠盡量少用重用,例如使用節水的水龍頭、泡澡改為沖涼、洗過菜的水用來擦地或澆花等,家家如此,便大有效果。
是不是旱相解除、水庫脹滿後,便可不再自我約束而豪放用水呢?
我想起一句老話:「當在有日思無日,莫到無時想有時。」
安知何時又會缺水!故水多時亦不宜毫無節制,仍要珍惜每一滴水,須知由儉入奢易,由奢返儉難。
何況節約是一種高尚心態、一種良好習慣,不隨物移,不以境遷。如果水多便流於浪費,流掉的是寶貴的水,也是自己的好人品,有為有守的人必不如此。
澄 心 診 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