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h  

精 神 病 人 暴 力 行 為 之 預 防 與 處 理

[ 澄 心 診 所 ]

一、什麼是暴力行為?

暴力行為是以言語、物品,或以四肢反抗或發動攻擊行為,導致他人感受到被威脅與身體受傷的情形。


二、發生暴力行為的導火線

1. 精神病人對挫折忍受力較低,遇到挫折及限制更容易發生暴力。

2. 在擁擠、活動受限、室溫增高、無聊、不安全或感到被忽視的情況。

3. 情境因素:他人的態度、說話語氣、說話內容也常是是誘發暴力的主因。

4. 在急性病發時,常因受幻聽、幻視或各種妄想的驅使而出現攻擊他人的現象。


三、暴力行為的徵兆

1. 身體語言:肌肉強度增加,如臉部表情凶惡、瞪眼、咬牙、握拳或握著武器。

2. 語言徵兆:大聲快速說話、威脅、詛咒、挑釁、吼叫、好辯、抱怨、要求多未獲滿足。

3. 身體活動增加:走來走去、興奮、激燥不安、無法靜坐、大聲關上門或敲打破壞家具。

4. 情感表現:憤怒、極度焦慮不安、情緒不穩定且語氣不友善。

5. 多疑、被害想法、妄念、幻聽等:病人可能覺得有人要害他,而出手對外發動攻擊,亦可能因為幻聽告訴他去攻擊,而出現各種攻擊行為。


6. 持有具破壞性的工具:除了肢體攻擊外,刀、筷子、湯匙、傢俱或隨手可得之物品皆有可能成為攻擊武器。


四、暴力行為的預防

1. 隨時注意病人的行為、語言線索、精神狀態的改變,這可以成為情緒激燥上升或攻擊行為出現的     指標。若發現徵兆時,應用比較溫和的口氣,與病人討論令他生氣的原因。

2. 予安排身體活動,提供正向宣洩能量的管道。

3. 不要過分害怕病人,有時越害怕,越會刺激病人的攻擊性。

4. 家中的危險物品,最好收藏起來,使病人無法隨時拿到。


五、暴力行為的處理

1. 對於情緒激燥,尚未出現攻擊行為之病人,須以沉著口吻,緩慢、清楚、直接、簡單的安撫、勸說,語調必須低而平靜,即使病人大聲謾罵,也絕對不要對病人大吼大叫,避免帶責罰、質問及挑戰性的語氣。

 

2. 病人如果想要出手打人,可先清楚大聲的叫病人名字,以簡短而肯定的語氣,告訴他“不可動手”。

 

3. 如果病人情緒過分激動不安或無法自我控制時,可合力用布條或床單來約束病人手腳,過程中要向病人解釋這是為了要保護他(她),使他(她)不要受到傷害,是不得已的措施。

 

4. 若已出現攻擊行為時,被攻擊對象需迅速自行閃開,隔離雙方,並尋求他人協助及醫療介入。

 

5. 對於有暴力情形的病人,家屬應有一致的處理方式,避免意見相左,以減少處理暴力時帶來的傷害。

 

澄心診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learmind6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