躁鬱症
雙極性情感性精神疾病
「澄心診所」
躁鬱症是一種情感性的精神疾病,
主要的症狀是指一個人情緒發生了明顯的變化,
有時情緒高昻,有時情緒低落,
也有時是情緒高低交相起伏循環出現,
發病時所出現的精神混亂不僅嚴重影響個人的生活功能,
也對家庭運作與家庭氣氛產生極大的傷害。
研究顯示,躁鬱症是諸多精神疾病中恢復最好的一種,
患者及家屬若能對疾病有深入的了解,
對治療能更支持,對問題的處理能更有能力,
則患者的復健機會越大 ,復發率越低,
對個人、家庭及社會的影響也就越少。
一般而言,躁症的發病年齡約是在20至25歲左右,
鬱症的發病年齡則常是在30 ~35歲之間,
躁症與鬱症若不加以治療,
其症狀持續的時間並不太一樣;
躁症若不治療,可能持續3至6個月;
鬱症若不治療,則可能持續6至9個月之久 。
當躁症發作時,病人會表現出情緒過度興奮,
心情愉悅,精力充沛,睡眠需求減少,
容易生氣,固執,喜歡爭辯,容易與別人起爭執。
另一方面又顯得過分的慷慨,熱心,亂花錢,
自認能力很強甚至具有超能力,這時候家人必須了解,
這些是他的症狀影響,對於可行的要求可以予以同意,
不合理的部份則用接受的態度,誠懇的傾聽,
但不必立即給予答覆或應允,來緩和他不合理的要求。
另外因為病人的活動量大,注意力不集中,
容易疏忽自己的安全,所以家人必須要佈置一個簡單、
安全的環境,將剪刀、菸灰缸等物品收起來,
以防成為攻擊的武器,
並注意少量多餐的營餐與水份的補給,
以及病患的個人清潔衛生。
另一方面,當鬱症發生的時候,病人顯得情緒低落,
表情愁苦、失眠、早醒、半夜容易醒過來、
食慾減退、性慾減退、反應遲鈍、動作遲緩、
對人生沒有希望、覺得無助、有強烈的罪惡感,
甚至有自殺意念或企圖自殺。
此時家人應該用簡單、直接、重複的語句來接近病人,
以了解 、尊重的態度來鼓勵他,注意他的營餐攝取,
少量多餐的高營養、高熱量、高蛋白食品,
幫助病人梳洗、保持個人衛生、做四肢按摩、
保持血液暢通。特別要預防病人的自殺企圖,
多留意病人情緒和行為的變化,
注意收藏危險物品、藥物和工具。
不論躁期或鬱期,若病人過分激躁或遲緩,
明顯幻覺或妄想,現實感差造成功能減退及干擾行為,
家人無法照顧且有自殺或他傷之虞者,
最好馬上請醫師評估住院治療的需要性。
近年來的研究發現,
躁鬱症的發病與腦內某些化學物質的作用異常有關,
但是躁鬱症的真正病因,到今天為止仍然不是很清楚。
雖然如此,藥物是可以有效的減輕症狀與減少發作次數,
常用的藥品如:鋰鹽,其作用是改變體內細胞的新陳代謝,
減低神經傳導功能,具有安定情緒的作用,
不僅可使患者的興奮程度降低,
也可改善誇大妄想,過份的欣快感、
易怒等症狀,是一種預防及治療躁鬱症的藥物。
個案若兩年內發作兩次或以上,
則應考慮長期服用鋰鹽來預防復發。
除了鋰鹽外尚有很多的情緒穩定劑(如癲通),
抗憂鬱劑及抗精神病藥等可以用來幫助躁鬱症患者。
總之躁鬱症患者及家屬若能及早接受適當的治療
(包括藥物治療、心理治療及家族治療等),
且規則服藥,不因病情穩定就自動停止治療(最好與醫師商量),
則可以使病人維持穩定的生活與工作。
轉載自 精神科 廖以誠、黃以文醫師
澄心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