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10大迷思停、看、聽
(二)
「澄心診所」
迷思二:
我今天沒睡好,明天狀況會很糟?
正解:平常心看待睡眠。
前一個晚上沒有睡好,隔天情緒、健康就會受影響,
認知功能、工作表現也會滑落,
這個觀念基本上是正確的。
在研究上,睡眠被剝奪的確會干擾腦運作,
使得身理功能運作較遲緩,免疫力無法發揮最佳的作用。
精神不好,白天嗜睡,也會影響認知功能與工作表現。
然而,在實驗室裡,所謂的「睡眠剝奪」,
經常是指將「不能睡眠」這件事,
操作至相當極端的作法(例如連續72小時不能睡覺),
帶來的後果也比失眠更嚴重。
臨床上,失眠者晚上睡不好,睡眠雖是起起伏伏,
但是至少有睡著;
雖會帶來身理上的影響,但相對來說並不會太嚴重。
但是,如果不斷擔心失眠造成的後果,
這些焦慮一旦形成壓力,對於身體健康、
情緒與認知功能的影響,將遠大於失眠本身。
心理治療大師法蘭科有個貼切的比喻,他說:
「睡眠有如停在手邊的鴿子,如果不去注意牠,
牠會一直停在手邊;
如果你要伸手去抓,牠反而很快就飛走了。」
也就是說,如果前一天晚上沒睡好,
生理的機能應該能讓你今夜更容易自然入睡;
然而,如果你讓擔憂焦慮在白天跟了一整天,
到了晚上,更是把今天狀況不好怪罪在前一夜失眠,
每天睡覺就像是考試一樣,變成很大的壓力,
就更容易讓你的身體進入危險戒備的狀態,
干擾睡眠的進行,如此一來,
反而讓睡眠進入一個惡性循環。
所以,發現有這樣觀念干擾到睡眠,
就要經常提醒自已,用平常心看待睡眠。
我曾經有個失眠個案,每天晚上都擔心自已睡不好,
因此每天上床都戰戰競競,他來治療之後,
接受了用平常心看待失眠這個慨念。
當天晚上,他換個方式告訴自己:
「反正已經七、八年都睡不好了,還差這一個晚上嗎?」
結果,這一念之差,竟可換來一夜好眠。
待續....
摘自 時報出版 失眠可以自療 楊建銘著
澄心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