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488078_462299997113450_600792532_n   

失眠10大迷思停、看、聽

(三)

「澄心診所」

迷思三:

睡不著時,躺著也是休息?

正解:無法入睡,離開房間會更好。

睡不著,在床上閉眼睛輕鬆的躺著,身體的確有些機能在修復,

但若躺在床上像是孵蛋一樣,努力想要把睡眠孵出來,

這時,躺在床上已不是在休息,而是帶著壓力躺在床上,

可能本來可以睡得著,反而越躺越焦慮,

翻來覆去,無法成眠。


正常來說,躺在床上二十分鐘,就應該要進入睡眠狀態,

若超過二十分鐘仍然無法入睡,就不要躺在床上,

甚至離開臥房會更好。若躺在床上焦慮的情形太常發生,

會形成「制約學習」,讓床舖跟臥室的情境與焦慮連結,

而自動誘發身體裡的清醒系統,進而干擾睡眠。


所謂制約學習是指透過外在剌激與內在反應的重複配對,

形成自動引發的情緒與行為。


例如,你可能會在聽到一首老歌時,不由自主誘發一種感動,

不論是失戀的憂鬱惆悵、正值盛年的意氣風發,

或是初戀的甜蜜,身體會自動連結到十年

、二十年前聽到這首歌的情緒。

這就是身體反應透過與情境重複配對所學習到的隱性記憶。


同樣的,若睡眠情境常與焦慮緊張配對在一起,

一旦躺到床上,不是連到睡眠,而是連結到失眠。

床,就是自動成為失眠的場域。


有些嚴重失眠的病人,甚至看到太陽下山,

就開始緊張今晚能不能睡得著。

想要好睡,必須區隔睡眠跟清醒的場域,

與床重建立「想睡與睡著」的單純關係。


真的睡不著,就再起床,做一些比較軟性的活動,

例如看書。若慣性與制約已形成,

難以打破,則可運用剌激控制法來治療。

待續....
摘自 時報出版 失眠可以自療 楊建銘著
澄心診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learmind630 的頭像
    clearmind630

    澄 心 診 所 精神科 [ 健保特約 ] (台 北 市 中 山 區 )

    clearmind6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