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10大迷思停、看、聽
(八)
「澄心診所」
迷思八:
保持寢室完全無光,能夠幫助睡得好
正解:早上要讓陽光能入屋,保持生理時鐘正常運作
生理時鐘與光線息息相關,光線會影響生理時鐘的位移,
還會刺激到警覺系統。
睡覺時,若有光線存在,的確會睡得不安穩;
在黑暗中,睡眠會相對深沉紮實。
為了在睡眠時減少光線打擾,
窗簾店家甚至研發號稱「雙層組絕光線」的產品。
但是,到了早上,若陽光進不來,
身體會誤以為天還沒亮,給了錯誤暗示,
容易造成生理時鐘往後延遲。
在臨床上,有許多失眠的人,
就是居住在沒有對外窗的老式公寓裡。
倘若不藉光照,只讓生理時鐘自由運轉,
不知天日,很容易就造成生理時鐘混亂。
總之,不論居住環境採光如何,
要使生理時鐘保持最佳狀態,
必須盡量讓環境的光照有白天跟夜晚的差別及規律性。
因此,晚上睡覺時最好不要開燈,
特別怕黑的人可留盞微弱的小夜燈,
但仍保持窗簾部分透光,到了早上,
有微微陽光射進,讓身體意識到已經天亮。
醒來後把窗簾拉開,接受光照。
晚上太陽下山後,不要在非常亮的光線下活動,
要在比較柔和的光線下,做些靜態活動,
室內可多設橘色系光,比較不會干擾睡眠。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對現代人來說已是遙遙的理想。
輪班工作者,甚至時須日夜顛倒。
這個族群,就必須運用對光線的控制,
來調節睡眠。
例如,夜班工作者在早上下班回家的路上,
就最好戴墨鏡,尤其是可以濾掉藍光的墨鏡,以避免早上的強光影響白天的睡眠; 回到家中,並營造夜晚的黑暗,以幫助入睡。晚上上班,工作場域的燈光則盡量亮如白天,讓生理時鐘能符合工作所需的作息時間,也可以剌激警覺系統,比較不會想睡。
待續....
摘自 時報出版 失眠可以自療 楊建銘著
澄心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