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 毛 癖
( 一 )
[ 澄 心 診 所 ]
定義
一再拔自已的毛髮,造成顯而易見的毛髮損失。
就在拔髮前不久,或企圖抗拒此行為之時,都會增加緊張感覺。
拔髮當時覺得愉悅、滿足、或解脫感。
此障礙無法以其他精神疾病作更佳解釋,
也並非一般性醫學狀況 (如 : 皮膚病 ) 造成。
此障礙造成臨床上重大痛苦,或損害社會、職業,或其他重要領域的功能。
病徵及症狀
有些患者會用力拉扯或纏繞頭髮,但不會拔起,也無明顯頭髮稀疏。
常見拔毛的位置包括頭皮、眉毛、睫毛、陰毛、腋下,及手腳。
拔毛不一定伴隨壓力,此行為會出現在看電視、無聊、
開車、讀書、打電話,睡前或睡覺時。
注意型 : 會注意最近的拔毛行為,通常拔毛不多。
自動型 : 不大注意或無意識,通常為慣性拔毛。
口部操控 :
如 : 嚼毛髮、吃掉部分或全部的毛髮,
發生25% 到50%的拔毛癖患者身上。
診斷準則
一再拔自己的毛髮,造成顯而易見的毛髮損失。
在拔毛髮之前或企圖抵抗此行為之時,都會增加緊張感覺。
此障礙造成臨床重大痛苦,或損害社會、職業或其他重要領域的功能。
診斷條件有被批太過嚴謹;
因為許多個案否認拔髮前有緊張感,或抓毛後有解脫感。
有人推測拔毛癖與強迫性剌皮或咬指甲症有診斷的,
病因學的,以及治療的相似處。
併發症
毛囊部位可能會感染。
改變毛髮結構或顏色。
拔毛後的情感,行為後果 :
羞恥、罪惡、降低社交活動及關係、憂鬱、焦慮。
腕隧道症候群 :。
醫學問題 : 因為減少就診不同專業醫療人員所造成,
如 : 看婦產科、眼科等。
食毛癖 : 吃髮(包括全部或部分毛髮),可能導致毛糞石。
毛糞石 : 毛球導因於食毛癖,
可能因此食慾過低、胃痛、阻塞、貧血,未治療可能致命。
鑑別診斷
禿頭。
精神病或幻覺,特別是覺得頭髮有寄生蟲。
自我傷害、自我摧殘行為,
常和邊緣性人格異常、解離症、情感疾病有關。
病因學
拔毛癖被認為和下列病因理診有關:
家庭功能敗壞。
性及非性方面的創傷。
神經學異常 (特別是基底核及額葉)。
血清素及多吧胺係統異常。
與裝扮習慣有關的障礙症疾病。
強迫症狀疾病群,包括 : 抽動、妥瑞氏症。
食髮癖可能會有鐵缺乏。
流行病學
終生盛行率估計約為 0.6 %。
用較不嚴謹的診斷標準,男生為 1.5 %,女生為 3.4 %。
成年女性屬似乎比男性高。
18歲前,女男比例為2比1。
通常在孩童期及青少年期發病。
症狀會起伏。
不治療則會慢性化。
澄 心 診 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