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5uZ41Wl.0yJdN9J8ovZA  

妄想精神病人需要安全感

「澄 心 診 所」



在一般觀念裡,精神病人猶如不定時炸彈,隨時有爆炸的可能。


事實上,並不是每一名精神病患者都會傷害人,

病人也不是時時刻刻都充滿危險。

 

他們所以會產生攻擊行為,主要是妄想症狀所控制。

一、症狀
妄想是指對某些事情作錯誤解釋,而且深信不疑。

懷疑先生不老實,擔時有人奪自己財產,

這些病態的擔心或懷疑,即使以事實澄清證明,病人仍不會相信。

因此天天和妄想對象接觸,便容易產生摩擦。


一般精神分裂、嚴重躁鬱症或妄想性精神病都會有這種症狀。

值得一提的是,和三、四十年前比較,

這些精神病人妄想色彩似乎越來越濃厚。

不過社會現代化和妄想之間,是否存在著因果關係,目前仍不很清楚。

在所有精神病中,症狀以妄想為主的,首推妄想性精神病。

和精神分裂以及躁鬱患者比較,這類病人外觀上並沒有明顯的差異,

日常生活以及工作處理能力也和正常人一樣,因此很難區分。

二、病因
截至目前,妄想性精神病病因仍不十分了解 。

目前僅知部分妄想性精神病可能和 遺 傳 有關。

另外,部分器官毛病、藥物或酒精中毒時,也會引起妄想。

像甲狀腺機能亢進、長期使用安非他命或類固醇,

即會產生妄想症狀。在原發因素去除後,這類妄想也會隨時消失。

妄想性精神病通常在中年後才發病。

 

原因和壓力、遷徙等社會、文化、環境因素有密切的關係。

一般而言,患者社經地位和教育程度較低,而且女多於男。

妄想性精神病又可分為妄想病和妄想狀態兩種。

前者妄想內容較為固定,而且有系統、條理、符合邏輯,

除妄想外,沒有其他明顯精神症狀;後者妄想的內容較廣,

不如前者有條理,偶而也會出現幻覺。

除非觸及病人妄想內容,這兩種病人工作、求學都不成問題。

妄想病的妄想型態常見的有妄想性嫉妒,或稱為病態的嫉妒。

病人對配偶持懷疑態度,認為對方不老實,

有外遇或和同事發生性關係等,因此常常產生摩擦,

甚或發生暴力行為及殺人事件。



誇大妄想也是常見的妄想型態。

病人相信自己是偉人第二,擁有超人能力或財力雄厚,

因此胡亂投資或做些超乎能力的事。

因為擔心別人侵佔財產或自己太偉大而被人謀害,

也因此發展出被害妄想。

 

通常老人的妄想比較傾向財產和性,擔心別人會搶錢財或侵佔房子,

覺得別人批評他的性生活不軌,常聽到有人在罵他。

 

另一種妄想型態則以被害妄想為主。

病人總覺得有人要對他不利,因此再引發其他症狀。

部分人也會有誇大妄想,或偶而出現幻聽等幻覺。

在妄想性精神病中,以這類病人較多。

另外一種妄想性人格異常,雖非精神病,但症狀類似。

這種人生性敏感、疑心病重、有優越感,

喜歡批評別人,好打小報告、好打官司,人際關係惡劣。


妄想性精神病剛發作時,妄想症狀並不明顯,

病人可能埋怨同事打他小報告、上司有偏見、和同事發生衝突。

在家也常嫌鄰居找麻煩、挑小毛病和家人吵架、

直到病人不肯吃飯擔心有人下毒,症狀才爆發出來。

三、處置
這類病人大多由家人送醫。

也有部分患者因其他疾病由醫師發現,再轉診治療。

目前藥物治療對妄想狀態效果較好,

不過妄想病的療效則不佳。

 

除了藥物治療外,對於容易引起妄想的環境應儘量避免,

以防加重症狀。

 

如果病人妄想情形明顯,除了就醫,家屬應注意下列事項:

◎說話簡短扼要,減少病人誤解。

◎不在病人看見但聽不到的地方,討論病人事情。

   為患者做事時,最好加以解釋。

◎避免隨意翻動病人物品。必要時在日常用品上寫上名字,增加他的安全感。

◎勿隨意觸摸病人身體,尤其病患妄想對象的言行舉止更應留意。

此外,妄想性精神病患雖然較容易有攻擊行為,

但自殺的機率反而比傷害別人要高。

同時,傷害對象也常以家人為主,較少攻擊陌生人。

四、預防
妄想性精神病無從預防,只能在病發早期用藥控制病情穩定。

 

尤其是病態嫉妒暴力行為發生率較高,病人應持續服藥,

避免再發生傷害。



如果發現病人想法、待人處世不同以往,

而且持續一段時間,便要留意是發病。



有時家長會認為病人受刺激或神鬼附身,

而循民俗療法,反而延誤治療時機。



另外,部分父母過份順從病人,結果病人生活散漫,

整日睡覺,反而無益。其實病人生活仍應保持規律。


轉載自 精神科 廖以誠 醫 師



澄 心 診 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learmind6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