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學症
﹝澄心診所﹞
您的孩子是否不願意去上學或拒絕去學校呢?
根據統計,學齡兒童或青少年早期有百分之一至百分之二會有這種情形。
通常發生在第一次上學或轉學至新學校的時候,
其主要與分離焦慮有密切關係;若是到青少年才出現,
則多與憂鬱或在學校遇到困難有關,
此種疾病稱為懼學症(害怕上學)或拒學症(拒學症)。
此種小孩在面臨上學的壓力時(尤其是在吃早餐的時候),
容易出現身體症狀,如食慾不佳、噁心、嘔吐、
腹瀉或身體疼痛。一旦過了上學的時刻,
上述症狀常會消失以致常被家長或老師認為是在裝病。
有些嚴重的身體症狀則會持續整天,甚至出現睡眠障礙,
若接受身體檢查,則多半沒有嚴重的體疾病。
拒學症的小朋友,其情緒多半比較不成熟且有困難去處理在學校遇到的壓力或挫折。
他們與其他小孩的關係也不好,所以當他們必須離開父母及家庭的保護時,
就會立刻出現強烈的分離焦慮,通常因為一些壓力而引發其不願再去上學,
例如換新老師、被同學欺負或轉學到新的學校。
根據研究顯示此類孩子從小生活在較受縱容的環境,
母親通常較焦慮且過度保護,而父親則相對的較弱勢及被動。
因此當學校的環境無法改變時,帶給孩子驚慌及憤怒但又無法去表達及適應,
於是產生拒絕上學的情形。
拒學症應視為緊急的疾病而需儘快處理,
若孩子仍願上學則可設法減輕學校的壓力,並提供情緒支持。
若剛出現拒學現象,則應鼓勵孩子早點返回學校就學,
以免變成慢性且嚴重的情形。
所有的人包括父母、學校、老師、
醫師或其他專業人員應該有一致且詳盡的計畫,
並以堅定鎮靜的態度來執行。
首先需仔細釐清孩子的問題並與其討論所擔心的事。
有時必須強迫地護送孩子去上學以處理任何會再引發拒學的偶發事故及壓力;
另外亦可利用行為治療模式使孩子逐漸增加在學校的時間,
直到能全日上學至少六個星期為止。
另外有些孩子的焦慮或憂鬱症狀較為嚴重,
則需家族治療、個別心理治療、
藥物治療甚至住院以達到返校上學的目標,
總之早期返校就學是很重要的且與預後有密切關係。
轉載自 精神科 江瑞豐醫師
澄心診所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