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冥想防自殺 4年救千人次
[澄心診所]
武俠小說情節也能用於自殺防治?
馬偕醫院自美國引進「辯證行為治療」 ( DBT ) ,結合醫療專業團體,運用東方哲學概念。
例如金庸筆下的郭靖,透過呼吸調節及冥想練功,藉以擺脫自殺意念,四年下來服務近千人次,創下零自殺死亡的記錄。
馬偕自殺防治中心主任 方俊凱表示,DBT是由美國心理學家瑪莎‧林納涵 (MarshaLinehan) 博士於九零年代,針對有重複自殺行為者所設計的治療模式,馬偕零六年成為全亞洲第一個引進DBT的機構,且因為成績斐然,即將於年底獲得認證。
DBT不同於傳統精神科醫師或心理諮商師與患者一對一、上對下互動,而是結合醫師、心理師、個案管理師及團體治療的團隊介入。
方俊凱說,有重複自殺行為者,多半不是憂鬱症、躁鬱症,就是跟郭靖一樣的創傷後症候群的患者。
面對自殺意念排山倒海而來的當下,DBT治療模式也是建議病人調解呼吸、冥想轉念,想像身處寬闊的草原,必要時還可沖個冷水澡,讓自己冷靜下來。
以一名年僅二十多歲,自殺不下百次的女性躁鬱症患者為例,由於幼年父母離異,父親又對她長期家暴,十四歲起就開始近乎「慣性」地使用各種方式結束生命,但都幸運獲救,並被轉介到馬偕的DBT接受長期治療。
方俊凱 說,治療團隊不斷灌輸個案各種東方哲學概念,除了郭靖的故事,周星馳電影情節中的「阿Q」精神,也常被用來引述借鏡。
果然,少女漸漸學會了隨遇而安、塞翁失馬、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治療後第一年自殺行為就大幅減少,現在不但能擺地攤自食其力,還回到職校學習一技之長。
轉摘自 中國時報 黃天如 台北報導
此篇文章不代表診所立場
澄 心 診 所